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王顺 见习记者 雒骋宇)10月25日,第31届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当日,一群身着“三秦学生记者”红马甲的特殊身影忙碌穿梭于农高会的各个展馆,他们充满好奇与热情,用童真的视角观察和记录着这场农业科技的盛宴。这群特殊的小记者便是杨凌高新第五小学的学生,今年是他们第六次参加农高会的采访,并且参与采访人数增加到了50名。
为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副校长丁旭进行了专项动员。他表示,“三秦学生记者”走进农高会实践活动是杨凌高新五小一项常态化特色活动,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扇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的窗口,这既是对思政课社会实践的一次解题,也是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创新。希望同学们能履行好“三秦学生记者”的职责,用自己的所观,为杨凌代言。
为使得本次活动学有所获,写出更精彩的作品,本报资深记者还为小记者们进行了采访、写作知识的专业讲座。当日下午2时,50名“三秦学生记者”分两路,分别走进农高会主展馆和田间展馆进行采访。
在特色农产品展区,各地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有红彤彤的苹果、金黄的梨子、绿油油的蔬菜,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小记者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农产品,一边采访参展商。“叔叔,您家的苹果为什么这么甜呀?”一位小记者问道。参展商笑着回答:“我们的苹果是采用了绿色种植技术,不打农药,施有机肥,所以口感特别好,而且营养丰富。”通过采访,小记者们了解到了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和农民们的辛勤付出。
“叔叔,这个无土栽培是怎么让植物长得这么好的呀?”“这次你们来参会有带来什么新兴的产品吗?”在农高会b展馆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区,一位小记者认真地向工作人员提问。小记者们聆听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后,他们对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及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成果赞叹不已。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孩子们边听边记录。
“这里占地多少亩,实验种植面积有多少呢?”“火龙果为什么跟其他的植物生长方式不一样?”在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针对小记者们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技术人员详细给同学们讲解了玉米和火龙果的培育、播种、管理、生长收获过程。小记者们纷纷拿起采访本,一边认真学习农业知识,一边认真采访记录。
采访过程中,“三秦学生记者”们还了解到许多农业新技术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深刻感受到农业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活动结束后,“三秦学生记者”们仍沉浸在农高会的精彩之中,热烈地交流着各自的所见所闻。该校六(五)班的赵梓琛同学是第二次参加农高会的采访,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作为‘三秦学生记者’有幸再次走进农高会田间展进行采访。在农业专家的讲解下,我了解了玉米的品种及培育生产过程;了解到了火龙果的种植技术及智能灌溉系统……我深深体会到了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来之不易。那些高科技的农业设备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也能发明出帮助农民伯伯的好东西。”
“孩子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对于“三秦学生记者”的表现,带队老师、该校德育主任罗琼表示,“孩子们在上午的培训中认真听讲,在下午的采访活动中非常积极。采访过程中,语言逻辑清晰,表达流畅,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都能保持礼貌和专注,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有针对性。”
对于开展本次活动,杨凌高新第五小学执行校长陈敏娜告诉记者说:“我校‘三秦学生记者’第六次走进农高会采访,这是学校‘后稷传人,脉脉相承’思政+劳动课程的实践延伸,旨在引导孩子们向身边的农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学习,学习他们奉献杨凌、育种报国的情怀;学习他们坚守西部,以劳创新的精神,使孩子们志存高远,从小知农爱农,长大学农兴农,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后稷小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