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当天,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携手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南路小学,利用上午第三、四两节课,将一场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非遗进课堂”活动送给孩子们,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刚响,原本安静的楼道瞬间热闹起来。看到志愿者们将非遗教学所需的用具送到班里时,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在孩子们的簇拥中,剪纸、棉絮画、结绳、秦腔脸谱制作技艺、木版年画、花馍等多位非遗传承人纷纷走进不同年级的教室,开启了手把手的现场教学之旅。
剪纸课堂上,非遗老师手持剪刀,红纸在其手中轻盈地翻转几下,一幅精美的绣样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孩子们也一方红纸,一把巧剪,稚嫩小手间画纸翻飞。
结绳课上,结绳技艺传承人汪卫东耐心地教孩子们打金刚结。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彩线,有模有样地学着老师的动作。
花馍教学更是一片忙碌。关中礼馍传承人党亚贤老师和如意花馍传承人王磊分别在两个班级指导。党亚贤老师教孩子们做正月十五送灯馍——鹣鹣馍,和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枣花馍。
王磊老师则教孩子们做蜗牛。一年级的孩子们系上围裙,戴上套袖,变身成一个个小厨师。他们在硅胶案板上用小手揉搓面团,小小的脸蛋因为兴奋而泛着红晕。有意思的是,当天的作品还统一送到食堂蒸熟后,让孩子们带回家和父母分享。
木版年画和棉絮画的教室里也不时传出阵阵惊叹声。传承人王骥带来了十多块大大小小的年画雕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首先了解了木板年画的起源、历史以及制作工序。随后,他们亲手操作,体验了木板年画的拓印过程。从挑选木板、涂抹颜料,到用力拓印,孩子们兴奋地观察着手中逐渐显现的图案,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棉絮画传承人咸辉则教孩子们制作雪娃娃,白色、黑色、红色的棉絮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
秦腔脸谱制作课堂上,传承人陈耀武先用一节课详细地讲解了脸谱的知识,从脸谱的起源到不同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第四节课,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直接上手画脸谱。“细笔勾线,粗笔涂色。先浅色,再深色,可以盖住涂出的范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学习着简单的戏曲脸谱绘画技巧,一个个孙悟空脸谱在他们笔下逐渐成形。
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五年级七班学生李令晗兴奋地说:“我们以前在学校里看过杖头木偶戏表演,今天又学习了秦腔脸谱绘制。我小心翼翼地用笔锋将水粉颜料在脸谱上涂色,感觉非常有意思。希望能这些文化遗产一直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在岁月中遗失。”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保护部主任李晴表示,此次“非遗进课堂”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希望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庆祝世界儿童日的同时,宣传儿童友好理念,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儿童发展,营造关心儿童、爱护儿童、尊重儿童的友好氛围,使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提高西安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