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沁洋
剪纸社团的老师请假了,让我给孩子们上一节剪纸课。我从小便喜欢剪剪画画,看到好看的图画,势必要小心翼翼地剪下来收藏着,再贴在喜欢的日记本上。后来看到传统剪纸,更是觉得好看又奇妙,买回一堆工具,饶有兴趣地自学起来,虽然颇费时间,却也自得其乐。
这是一二年级的剪纸社团,两个年级17个班混合编班,乌泱泱坐了满教室人。走进教室,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我,有几个原本我班上的孩子惊奇地说:“余老师,您教我们剪纸?!”我微微一笑并未回答。
我询问了孩子们之前的学习内容,对他们说:“今天,老师教你们剪国旗上的五角星,而且最神奇的是我们只用剪一剪刀就能剪成,大家信不信?”有的孩子睁大眼睛,有的孩子张着嘴,有的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还有的直接喊起来“不信”!
“睁大眼睛看清楚,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伸长脖子等着看我变戏法,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折叠四次,左手拿着折好的纸高举在面前,右手拿起剪刀,故作神秘地说:“不要眨眼睛哦!”一剪刀下去,手里只剩了一小半,我慢慢地把这一小半展开,一个正正的五角星就水灵灵地出现在我手里,“哇,真的是五角星耶!”“真的只剪了一下,好神奇!”孩子们很是激动,一脸崇拜地看着我,眼睛里好像有璀璨的小星星。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趁着这热情,我让孩子们拿出彩纸,跟着我一步一步地折,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点。起初,一部分孩子觉得折纸很难,我就走到座位上,在小组里选一个孩子手把手地教一次,再让他教组里的其他孩子。实在还不会的孩子也会跑到讲台上求助我,我就把不会的孩子聚在一起,再折再教。
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拿着他剪的胖五角星给我看,“老师,我剪出来怎么是这样的?”“嗯,它太胖了,是不是?”男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挤出一个微笑。我举着五角星问全班同学:“是不是有的同学剪的五角星胖胖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胖五角星举起来给我看。“这是剪的角度问题,来,余老师教你们给它减个肥。”一个小技巧讲下来,孩子们的五角星都变得瘦瘦美美的。
孩子们剪得不亦乐乎,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个颜色剪一个,有的大中小不同大小剪一个。看孩子们都掌握了,我又鼓励他们在这个折叠的基础上自己创意剪窗花,或是用五角星配红色卡纸做国旗……我们的口号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劲头更足了。不少孩子兴冲冲地把作品捧到我面前来,献宝似的让我欣赏。我会认真地看一看,真诚地夸两句,再拍一张美美的照片。最最可爱的是:孩子们拍照时严肃认真,一脸正气,拍完后却忍不住洋洋得意,捂嘴偷笑,有的还悄悄地笑眯眯地瞅我两眼,那模样,别提有多可爱了!
越来越多的孩子埋头认真创作,越来越多的孩子捧着作品到我面前希望得到我的夸赞,仿佛我的一句表扬就是他这两节课的全部意义。而我,在孩子面前,从不吝啬表扬:“你很有想法,这个作品的整体造型很漂亮!”“从你的作品中,老师感受到了细致,你剪的线条很流畅。”“我喜欢你的想象力,如果这里我们这样修改一下就更好了”......我一边夸他一边给出建议,一个更好看的作品就完成了。
“哇,看我剪了这么多作品!”
“我要把剪纸带回去给妈妈看看。”
“我要用剪的五角星做一面小国旗。”
看着孩子们满足而自豪的神情,我不禁想起雅斯贝尔斯的那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个人简介:
余沁洋,女,汉族,陕西石泉人,就职于石泉县城关第一小学。陕西省散文学会安康分会纪实专委会委员,陕西女法协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石泉朗诵艺术协会监理,石泉汉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主持拍摄的微电影《星火》获得2023年陕西省中小学生微电影创作展映及影评征集活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