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社交平台已经在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何让孩子们正确规范健康使用网络社交平台,近日杭州市一所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关于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倡议书》,倡议孩子16周岁前不注册社交账号,同时建议家长在家里放下手机,该倡议引发了大量关注与讨论。对此,西安家长和老师也发表了看法。
小学生触及网络社交平台超乎成人认知
在今年9月开学伊始,记者参加了西安一所小学的开学法治第一课,在来自新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同孩子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互动中,当问及你们知道哪些网络社交平台时,几位举手回答问题的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一口气说出了快手、抖音、小红书、B站等诸多社交平台的名字,孩子对此的了解,远远超出了成人的想象。互联网和网络社交平台影响孩子们的生活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倡议初衷好 落地可能遭遇落实难
12月5日,记者在采访新城区一所小学负责人时,他对记者说,杭州这所学校的倡议集中在两点,一是倡导学生在16周岁之前,应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不注册社交账号;二是家长们在家里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监督孩子远离社交软件。初衷良好,重点是引导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社交平台,提升甄别不良信息的能力。
但这位学校负责人同时表示,这个倡议存在落实难的境况,现在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中小学生也绕不过去。孩子们也有通过这一渠道分享生活、学习体验的需求。16岁前不注册社交账号的倡议,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挡住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的诱惑。
为保证在校期间的教学质量,目前中小学已经明确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课堂。相比之下校外时间,家长的电脑和手机,时常是孩子们触网的工具。与其“一刀切”地“堵”,不如家庭、学校、社会一起筑起防火墙,主动地进行“疏”。如通过家长陪伴孩子上网、限定上网时间和使用功能等措施,以及老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内容的把关筛选,逐步提升孩子们使用网络的鉴别能力,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这样的做法,可能更符合孩子们的成长规律。
学生家长:“建议家长在家里放下手机”的倡议很不错
“随着年级升高,完成一些作业需要接触到手机、平板电脑,孩子有时候以完成作业为‘挡箭牌’拿起手机,借机刷短视频。”市民李瑞的孩子在西安经开区一所小学四年级读书,他对记者说,这份倡议的本质是积极的,也值得推广。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孩子们心智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会造成影响,这也是家长最为担心的。
李先生说,在这份倡议中最让他看好的是“建议家长在家里放下手机”,他认为,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学习、阅读、散步,做一些亲子活动,体验没有手机的生活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惯性,养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家长与孩子更多的交流中,让孩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有助于孩子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这也考验着家长的耐性和韧性,比如当孩子在学习语文字词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家长可以耐心引导孩子不用网络查询,而采取翻阅字典、词典及工具书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可能花费了家长和孩子更长时间,但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对成长有利。(记者 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