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朱娜娜 实习生 殷昕旖)12月27日,备受瞩目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顺利竣工,计划于2025年2月正式启用。这座现代化、超大规模的航站楼作为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国家“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和全国民航“标杆示范项目”,也被誉为陕西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
通行T5航站楼
交通多样化 畅行“零距离”
12月27日上午,记者从西安东南城角驱车前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用时约50分钟即驶出机场高速收费口,前往T5航站楼和T5停车场的交通指示牌清晰可见,根据交通提示牌便可驶入。因并未投用,前往T5航站楼的路口暂处于管制状态。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机场大巴服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T5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将有专门的直达机场大巴线路,方便旅客从市区迅速抵达T5航站楼,并在T5航站楼内部设置服务区,为乘客提供候车、咨询等贴心服务。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效率,让往来机场的体验更为顺畅。
地铁出行方面,从西安北站搭乘西安地铁14号线,仅需40至50分钟即可到达T5航站楼。地铁站口与航站楼内部相连通,为通勤和出差的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选择。这样的“点对点”式衔接,不仅缩短了旅途时间,也让旅客得以在地铁与航站楼间实现“零距离”换乘。
值得一提的是,T5航站楼与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采用了一体化设计,通过地面道路、高架桥梁以及地下环路等多层次交通网络,能够满足城际铁路、长途客运及市区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旅客可以在同一空间快速换乘,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由地铁或长途客车到航站楼的无缝衔接,这种立体化的规划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交通枢纽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T5航站楼
预留未来10至15年运力空间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总建筑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建筑主体采用“主楼+六指廊”布局,极大地增加了近机位数量,使得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至最远端登机口的时间被控制在约8分钟,显著提升了整体候机效率。
在节能环保方面,自然采光、智能温控系统以及能源回收装置的应用,让庞大的航站楼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兼顾环保与舒适,致力于打造“绿色机场”。
按照规划,T5航站楼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其年飞机起降能力也将达到59.5万架次,为未来10至15年的航空发展储备了充足的运力空间。
T5航站楼在数字化与人性化服务方面可谓“双管齐下”。它配备了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以及电子登机牌系统,结合全程高速Wi-Fi,让旅客在出发至候机的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减少排队和等候时间。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将实现更高吞吐量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2024年的运营数据再创佳绩。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显著,在全国机场排名中稳居前列。货邮吞吐量亦突破30万吨大关,飞机起降次数超过33万架次,展现了机场作为国家重要航空枢纽的强劲发展势头。
T5航站楼的建成投用,将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实现更高吞吐量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助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航空运输需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T5航站楼即将启用的同时,位于航站楼东侧、天翼北路西侧的T5航站楼站前商务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加速推进。根据项目方介绍,这部分建设主要包括15条总长12.42公里的地面道路、4.78公里的高架桥梁及5.35公里的地下环路等。
通过地面、高架与地下“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未来T5航站楼、GTC及站前商务区之间的人流、车流将得到有序分流和高效疏导。
航空新蓝图
四跑道、四航站楼“同频共振”
随着T5航站楼的落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也逐步迈向全面竣工的阶段。规划显示,未来机场将拥有4条跑道和4座航站楼,通过更加合理的功能分区、更加完善的运行机制,为西北乃至全国的航空客货运输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在新的机场格局下,国内与国际航班、客运与货运都能实现更科学的分流,从而减少航站楼之间的相互影响,让机场整体运转更加顺畅。同时,通过与地铁、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的联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构建起多层次的交通网络,使“空铁联运”和“空陆联运”在这里成为日常场景。借助不断提升的服务能力,未来机场整体吞吐能力有望进一步迈向年旅客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新台阶,持续满足陕西航空市场的强劲需求。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中,始终扮演着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如今,T5航站楼的落成让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再添硬核实力,不仅能带动航空、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集群式发展,也有望进一步吸引海内外航企增开直飞航线,为陕西融入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