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陈飞波 党运)“原来现实中的镖局是这样的,和影片中演绎的还是有一些区别”“真正的金元宝看起来没有那么光亮”“晋商文化确实值得关注、研究和传承”······1月11日,来自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的数十位党员及骨干教师走进了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平遥,老师们穿小巷、赏民居、抚古建,在古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期间,一场立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政课“备课”工作在这里悄然进行。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老师们深入古城的角角落落,深入探访了平遥县衙、平遥古城非遗体验馆、中国镖局博物馆以及协同庆票号博物馆等地。通过亲身参与上票号、办银票、下金库等互动环节,老师们不仅体验到了古代商业活动的各个流程,更深刻感受到了平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魅力。
何媛媛老师对平遥古城展现出的浓厚的“晋商文化”气息啧啧称赞,深入到古城之中,每一个场景,都让她流连忘返。她说:“当我们登上城墙俯瞰全貌时,更好地理解了这座城市的规划理念与发展历程;而在参观日昇昌票号的过程中,又深入了解到了晋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此外,通过走访南大街平遥牛肉店、推光漆器店及东湖老醋坊等地,还学习到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以及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夜幕下,大型实景剧《又见平遥》悄然上演,演出打破了传统实景剧依赖于自然景观布景的做法,创新性地将整个古城元素融入室内剧场设计之中。扣人心弦的演出,让孙鸿媛老师久久没能平静。她说,面对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学校组织了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中的思政课”,通过对古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实地参观、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大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在平遥县衙门口悬挂的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就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官员应当始终保持为民服务初心的重要性。
“这次思政主题研习活动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孙鸿媛老师说。
两天的参观学习,伴随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有老师说:“这就像一次‘备课’,一次现场‘备课’”。老师们表示,他们会在随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此行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学生,鼓励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校长史惠对于此次出行有着更多的思考,她表示,平遥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漫长岁月里堆积的一砖一瓦,都有自己的传说。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两旁古朴的店铺、茶馆、票号林立,仿佛能让你回到了那个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盛世。“包容”是平遥古城的“底色”,这里的每一块青砖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见证过晋商繁荣、山河璀璨,也经历过动荡和衰败,当品读过关于它的故事后,就会发现目之所及皆是光阴。
“学校组织这次活动,既是一次涉及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之行,更是一次极具实践性的思政研习之旅,可以有效促进学校老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进而助力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史惠说,老师们亲身漫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上之中,可以更好的感受华夏文明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