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2月11日,在2025新春元宵佳节前夕,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新城区文化馆承办,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业联盟协办的“‘西安年 最中国’金蛇携‘艺’闹元宵·非遗体验活动”在永兴坊欢乐上演。吸引众多游客与孩子们共赴这场文化盛宴,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活动现场,华阴老腔的激昂唱腔、会喷火的提线木偶的惊险表演,孩子们共唱《西安人的歌》以及20余项非遗项目的展演展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关中礼馍、木版年画、棉絮画、泥叫叫、布艺、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纷纷亮相。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引得游客们驻足围观学习,个个目不转睛,时不时发出惊叹。
一群身着汉服的孩童最为吸睛,他们穿梭在活动场地,一会儿学习非遗手艺,一会儿提灯歌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在猜灯谜区域,五彩的灯笼下悬挂着写满谜题的纸条,内容涵盖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观众或驻足思考,或相互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克里马擦,就是赶紧、快的意思!”“回答正确。那么‘扑西啦害’用普通话表达又是啥意思?”在舞台的左侧,陕西方言猜猜猜环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其中。工作人员用陕西方言说出各种有趣的词语和短句,游客们绞尽脑汁猜测含义,现场笑声不断。“不要说是地道的老陕,就是在西安待上一段时间,这都难不倒人。”游客孙女士表示,只不过对于这些方言“常用词”,要想准确翻译,还得动下脑子。比如,怎么文雅地解释“日巴欻”就得好好想一想……
最热闹的滚元宵环节开始了,工作人员将馅料放在大箩筐里,里面是雪白的糯米粉,孩子们用力地来回推摇,工作人员则向里面喷洒水星。怎奈孩子们力气太小,很长时间都摇不成功,工作人员呼唤在一旁拍照的家长们:“别拍照了,帮孩子们摇一会吧!”欢声笑语中,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元宵终于圆滚滚地躺在簸箕里。新鲜的元宵赶紧下锅,工作人员一碗碗端给排成长队的市民游客们,大家品尝着亲手制作的元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欢乐中领略非遗之美,在体验中传承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内涵与非遗的种子,悄然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