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谢冰洁 石钰 记者 阮班慧)日前,唐都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成功为一名出生仅3天、体重仅74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实施肠镜探查及微创治疗,创下早产儿院内
大胆设想:为超低体重儿实施肠镜检查
春节刚刚结束,唐都医院儿科收治一名胎龄32周的早产儿。患儿因母孕期多种高危因素导致宫内生长受限,出生体重仅790克(正常情况下,32周的胎儿体重通常在1.5公斤到2公斤),属超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后第2天,患儿突发反复腹胀,腹部X光提示肠道积气,立即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然而3天的治疗却无任何效果,患儿腹鼓如球,可见明显胃肠型。由于患儿灌肠仅有少量极为
情况危急!儿科江逊主任迅速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林燕副主任提出通过实施小儿结肠镜检查明确腹胀原因的想法,然而要对一名体重不到800克的超低体重儿实施胃肠
极限操作:毫米级内镜穿越“生命禁区”
“超低体重儿身体脆弱如玻璃,其肠道更是薄如蝉翼,毫米肠镜,创新之术,如履薄冰,稍有差池,会出现出血穿孔,甚至危及生命。”小儿消化内镜曾令超主治医师在心里默默度量着。
然而,对于一名生命岌岌可危而又原因未明的患儿来说,这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术前,林燕副主任带领新生儿团队和小儿胃肠内镜团队反复进行评估,围绕患儿检查过程中的体温管理、呼吸管理、内环境稳定、心电监护,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呼吸抑制、感染等情况的处理,反复商讨、模拟,准备可能需要的设施、设备、器械、药物,调整各种设施设备的位置。
手术在充分的准备中实施,曾令超主治医师用胆道子镜进入直肠进行探查,见肠腔内胎便
本次诊疗使用了唐都医院儿科内镜室的先进设备,外径3.0毫米的胆道子镜和外径5.5毫米的内镜,在NICU医护团队的精密监护下,耗时20分钟完成,在为患儿清理了大量胎
这次肠镜治疗不仅刷新了唐都儿科内镜团队成功实施的最小体重儿治疗纪录,同时也成为国内目前可见报道的最小体重儿治疗纪录。
生命守望:早产儿救治的“唐都方案”
据统计,我国早产儿年发生率约10%,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仍面临技术瓶颈。新生儿肠镜在超早产儿及超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此前多被视为“禁区”,此次治疗成功不仅验证了超微创技术的安全性,更为同类患儿提供了可复制的外科疾病
江逊主任指出:随着我国围产医学与微创技术的融合突破,超早产儿救治正从“保生存”迈向“保质量”的新阶段。这例宝宝的成功救治,或将改写更多超微小生命的未来。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超低体重儿有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
唐都医院儿科消化内镜治疗为特色亚专业,近年来,消化内镜诊治向新生儿领域不断拓展,2023年新生儿肠镜治疗低位性肠梗阻获得唐都医院新技术新业务项目资助,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成功救治,为新生儿内镜治疗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并为长期以来超早产儿肠镜治疗的伦理论证提供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