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郭子荻)近日,西京学院师生团队完成的《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建设及推广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任青青老师指导,白羽婷等学生骨干组成的项目组深入陕西省蓝田县、凤翔区等地,通过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与技术创新,为乡村文化振兴探索出"可听可感"的新路径。
项目团队立足数字乡村建设需求,创造性构建"文化调研-内容转化-技术支撑-推广实践"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蓝田县图书馆、陈村镇槐北村等实践基地,师生们通过田野调查精准捕捉村民阅读需求,将乡土文学作品、农耕技术知识、地方历史故事等转化为有声读物。特别开发的AI融媒体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有声资源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成功获授软件著作权并申请发明专利。
为突破传统阅读推广模式,团队打造《乡村声韵》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场景化音频内容展现乡村文化魅力。与基层图书馆共建的合作机制中,培育村民使用数字阅读平台的能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服务网络。该项目在国家级创新赛事中表现突出,其"技术赋能+文化浸润"的双轮驱动模式获得评审专家高度认可。
带队老师任青青表示,团队将持续优化智能服务平台功能,拓展秦腔、民间故事等特色音频资源库建设。西京学院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实践是高校智力资源下沉乡村的生动范例,未来将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推动更多师生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教育现代化和文化创新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项目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乡村文化的普及与传承,还提升了乡村居民的阅读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它也助力了乡村教育现代化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文化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