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福生)陕西省西安中学率先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全面构建智慧平板课堂生态系统,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智慧化转型的典范。
该学校通过智慧课堂构建的教学生态,实现了用数字技术对学校教育进行深度变革和创新。截至2025年3月共落地7个智慧课堂班,实现了常态化应用。切实改变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体验,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重构教学模式
激活教学动能
陕西省西安中学的智慧课堂以智慧平板为核心载体,构建起"云端资源+智能终端+互动空间"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平板实时推送微课视频、三维模型等多媒体素材,学生依托定制化平板实现知识点即时标注、思维导图共创等课堂活动。教师可通过平板推送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任务、趣味问答等,学生在平板上即时作答、提交,教师即刻就能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与易错点,精准把握学情,动态调整教学节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利用平板共享资料、交流想法,打破空间限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平板还支持抢答、投票、随机选人等互动功能,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刻板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2024年学业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智慧班学科优秀率同比提升15%,课堂参与度达98.7%。
物理老师蒲老师告诉记者:“引力波等抽象概念通过AR模拟具象呈现,学生理解效率提升40%以上。”学生也有反馈:“老师课堂上根据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推送的加强练习题,精准击中痛点,学习效率提升不少。”
教学资源丰富
赋能高效学习
步入陕西省西安中学的课堂,智慧平板成为学生手中的得力“学习助手”。以语文学习为例,平板中的海量资源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类经典文学作品的原文、批注、名家解读音频视频。学生在学习《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时,不仅能阅读原著文本,还能观看红学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视频,从人物性格剖析到文化内涵挖掘,全方位加深理解,拓宽文学视野,打破了传统纸质教材学习的局限,让古典文学鲜活起来。
数理化等学科学习,智慧平板的海量资源更是“大显神通”。面对复杂的数学函数图像问题,平板上的动态演示资源能将函数的变化过程直观呈现,让抽象知识具象化。物理实验中一些难以在课堂现场操作的高难度实验,比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借助平板里的虚拟实验资源,学生能反复模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原理,打破了现实实验条件的限制。智慧平板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局限,为学生们提供海量且优质的资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满足了学生深度探索的需求。
数据实时分析
助力个性学习
智慧平板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能够记录学生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考试测验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教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清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习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课后分层推送习题,满足分层教学的需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能精准推送针对性的辅导资料和练习,帮助其查漏补缺;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满足其更高的学习需求。这种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实现成长与进步。
陕西省西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克强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育人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我们将持续完善‘智慧大脑+人文心脏'的教育生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克强说,学校的智慧平板课堂,以科技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边界,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培养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智慧课堂建设为支点,撬动育人方式、评价体系、治理模式的全面革新,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采访得知,陕西省西安中学的智慧教育经验已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