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我心目中最棒的老师 | 张贺影:以生命之光点亮教育之路

我心目中最棒的老师 | 张贺影:以生命之光点亮教育之路

2025-03-19 16:29:05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王佳 陈飞波)在西安市莲湖区希望小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教室与走廊之间。她叫张贺影,是四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说话时眼神明亮,笑容温和,若不是她主动提及,旁人很难想象,这位38岁的教师已在乳腺癌的阴影下坚持治疗两年。她的故事,是一场生命与教育的双向奔赴,疾病让她被迫暂别讲台,但对学生的牵挂和对教育的信念,却支撑她重新站回教室,用行动诠释“何为师者”。  

生命的寒冬:疾病突袭时的选择

2023年初,疫情放开后的寒假,张贺影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却被确诊为乳腺癌。“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回忆确诊时的场景,她坦言曾感到恐慌。但作为班主任的她,第一时间联系了校长:“我带的学生刚升五年级,正是关键时期,必须尽快安排好交接。”  

治疗过程并不轻松。因年龄较轻,医生建议她接受“密集化疗”——每14天一次的频率远超常规疗程。化疗导致白细胞骤降、体力透支,但她仍通过手机关注班级动态。当得知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因她的离开情绪崩溃时,她在病床上强忍不适,与代课老师共同安抚学生。“孩子们是从一年级跟我到五年级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提及未能亲自送他们毕业的遗憾,她眼眶泛红,“那是我耗尽心血的第一届学生,没能陪他们走完最后一年,是我最大的愧疚。”张贺影对记者说。  

治疗期间,她的坚韧令人动容,为不影响家人,她独自完成所有化疗与放疗;面对医生建议的副作用极强的药物,她因“怕耽误上课”而拒绝;甚至在身体虚弱到无法爬楼梯时,她仍坚持复健,只为早日重返讲台。当记者问及张贺影的教育格言时,她说:“教育是我的精神支柱。”

重返讲台:以柔软之心重塑“问题班级”

2023年秋,治疗结束的张贺影主动申请重返岗位。学校安排她担任“机动教师”,但一场意外让她临危受命接手四年级三班。“家长要求高,学生心智幼稚,动不动就哭。”面对挑战,她没有退缩。  

她将“品格教育”作为突破口。班会课上,她不再空洞说教,而是用“眼色”“分寸”等词语构建起一套“成人化”的行为准则:学生需学会观察他人需求、把握交往边界。她设立“心灵信箱”,鼓励学生匿名倾诉烦恼;发现单亲家庭孩子情绪异常时,她联合心理老师介入,推动父母与孩子坦诚沟通。短短一学期,班级氛围悄然改变:爱哭的孩子学会了坚强,散漫的队列变得整齐,家长群里的质疑声也化为认可。  

“我带班的第一准则是人品,第二是身体,第三才是成绩。”张贺影的教学理念朴素却深刻。她曾陪体重超标的学生一起减肥,用“老师今天瘦了半斤”的分享激励对方;她鼓励运动会上失利的孩子:“努力比名次更重要”;她甚至将化疗经历转化为生命教育课:“人生总会遇到意外,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  

教育之光:在苦难中淬炼信念

张贺影的教育信念,源于对生命的深刻体悟。确诊初期,她与丈夫曾做好“卖房治病”的准备,但最终选择用乐观面对疾病。“病友中有人70多岁仍活得精彩,我凭什么认输?”她笑着说。这种豁达也渗透到教学中:她不再做“拼命三郎”,而是学会平衡工作与家庭;她不再苛求完美,却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力。  

“好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束光。”这是她对“师者”的诠释。在四年级三班的教室里,她常对孩子们说:“老师希望你们将来回忆小学时光时,记得有人教过你们如何做人。”这句话,何尝不是她自己的写照?  

后记: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采访结束时,张贺影的手机响起——是学生发来的作文《我的老师》。作文里写道:“张老师像一株向日葵,生病了也朝着太阳微笑。”这句话,恰是她教育生涯的缩影:用坚韧对抗命运,用温暖滋养童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诗篇。  

所谓“好老师”,从不是完美的超人,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初心、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人。张贺影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奇迹,而在于让每一个孩子相信,无论遭遇何种风雨,人间始终值得热爱。  

栏目结语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张贺影老师用她的故事证明,真正的教育者,即使身处逆境,依然能以爱为火种,点燃希望。她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在人生的暴风雨中挺直脊梁——这或许就是“好老师”最动人的模样。

(编辑:李溢涵)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