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名师大讲堂2025年数学专场活动举办

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名师大讲堂2025年数学专场活动举办

2025-03-22 13:28:03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吕云涛)3月21日,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名师大讲堂迎来2025年春季第三场——数学专场,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精彩启幕。来自小学数学领域的全国名师、专家学者、教研员、名校长,以及全省各地市教师50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观摩教学示范、参与教研探讨,激发教育创新与改革,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赵昶葆,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顾问、西安市教育局原正局级巡视员张创荣,延安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李进科,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潘燏,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副理事长、铜川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主任钱冬义,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副理事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马俊华,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卫卫,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副校长李军,以及全国知名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第一名、全国名师新秀邱寅参加了开幕式。

“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如何借力数智技术,构建高效、开放、创新的课堂生态?如何通过教材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实现“学科育人”的根本使命?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交流中升华。”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赵昶葆讲话厅长表示要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学教育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教学格局。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同时挖掘学科育人价值”。针对新教材实施,他提出“三研”策略:研究教材结构、细节设计和差异化实施路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要坚持“技术为育人服务” 原则,善用智能平台实现精准教学,借助虚拟仿真等技术拓展学习维度。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数学教育更肩负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重任。

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会长潘燏围绕教育改革核心命题提出四大实践方向。面对新课标的深化落实,强调实现三个转变: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学科孤岛到融合贯通,从知识传递到文化浸润,以“素养为舵”锚定育人航向。针对新教材实施,提出需把握螺旋上升逻辑、激活本土资源、破解城乡差异三大攻坚点,用“实践为犁”深耕三秦课堂。在数智赋能方面,倡导技术应用需聚焦精准导航、突破想象、守护初心三大维度,实现 “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他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做新课标的坚定践行者、新教材的创新解码者、数智课堂的理性探索者,共同绘制小学数学教育的陕西画卷,培养 "心中有数、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的时代新人。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副校长李军悉数了陕师大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近年来的发展。她表示,学校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打造“蒲公英”课程体系,设五大核心板块。近年不断优化,融入项目式学习、脑科学研究,开发特色课程。2025 年是学校人工智能元年,自主研发出“AI教研员”系统,数学学科改革显著。

在3月21—22日举办的“名师大讲堂”数学专场活动中,全国知名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第一名、全国名师新秀邱寅携手多位省内专家名师,立足课堂教学,为教学难题开出“破局良方”,以“智慧之光”照亮课改之路。

(编辑:吕媛媛)

(责编:舒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