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柯莹 记者 张翌晨)春回大地,一片繁忙。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播撒希望。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精准对接农户金融需求,为春耕备耕注入强劲动能。
润泽万亩良田
春耕未至,肥料先行。在安康市旬阳市(县级市),一家生产农业肥料的企业生产线昼夜不息,一袋袋生物肥料正装车发往各地。“多亏中行的支持,我们才能开足马力保供应!”企业负责人看着一派忙碌的景象感慨道。
春耕正当时,正是农业肥料需求的高峰期,刚过完农历新年不久,该企业负责人却为采购原材料资金不足而发愁。了解到此情况后,中国银行安康分行成立春耕专班,结合企业“高新技术”资质,5天内完成授信审批,以优惠利率发放贷款450万元,弥补了该企业的资金缺口、解决了企业负责人的燃眉之急,助力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
中国银行安康分行员工实地调研企业情况
聚焦春耕农资保障,陕西中行以“一县一业一策”精准支持“三农”需求。截至2月末,陕西中行累计投放“一县一业一策”相关贷款超8亿元,以“短、频、快”的金融服务护航农业生产全链条。
“贷”动智慧农业
春雷乍动,咸阳市兴平市(县级市)某农机合作社的植保无人机正在麦田上空划出精准航线。“给3000亩地打药,以前靠人工要半个月,现在无人机两天搞定!”理事长站在田边,笑容里满是自豪。目前该企业共流转土地3.2万亩,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动了本村和周边村子2000多位乡党共同致富。
随着产业越做越大,现有机械设备逐渐难以满足需求,合作社打算购置更多生产设备,但周转资金一时犯了难。中国银行咸阳分行迅速响应,几天时间完成300万元贷款投放,支持合作社提高产能产效。如今,合作社农机总数突破200台,耕作范围逐步扩大,粮食损耗率显著降低,真正实现“颗粒归仓”。
从“镐锄镰犁”到“智慧农机”,陕西中行以数字化转型赋能现代农业,2024年与陕西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线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农户在线上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客户经理可在田间地头实现贷款作业,授信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
助力科技育种
“这笔贷款来得太及时了!我们终于能赶在春耕时完成新品种试种。”杨凌某农科公司创始人抚摸着新搭建的温室大棚,难掩欣喜。作为陕西省蔬菜种业的科技型企业,该企业承担着国内外十余个蔬菜新品种的繁育任务,已建成高标准设施大棚30余个,却在春耕采购育苗种时遭遇资金短缺。
中国银行杨凌支行主动上门,针对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的特点,量身定制种业信用贷产品,仅用3天完成贷款审批,让企业可以顺利生产经营,为全国30余个蔬菜主产区成功输送“陕西芯”。
种业是农业的命脉。陕西中行制定《2025年涉农及其重点领域贷款投放策略》,与区域内优质种业企业建立“一对一”对接机制,重点支持生物育种、制种基地建设等领域。目前,陕西中行累计发放“种业信用贷”近2000万元,为种业企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
陕西中行的金融支持,不止惠及田间:在陕北,贷款支持光伏产业建设,形成“农光互补”模式,提升土地效能;在关中,普惠助力制造业企业加紧生产滴灌设备;在陕南,药农通过“益农贷”获得种植季周转资金……陕西中行围绕普惠型涉农精准发力,春耕期间,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新增超6亿元,余额超43亿元,构建起“金融+产业+生态”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春耕一线,金融力量助力孕育希望之苗。从黄河岸边到秦岭脚下,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始终与三农发展同向同行,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