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廿二载针脚织暖 “侯妈妈”情满大学校园

廿二载针脚织暖 “侯妈妈”情满大学校园

2025-04-06 19:11:42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丽莉 阮班慧)近几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师生们被学校公众号上一则“谢谢你,侯妈妈”的信息深深感动着。消息讲述的是该校学生公寓的保洁员侯春艳,22年来义务为学生们缝补修改衣服的暖心故事。4月3日,记者走进陕西师范大学,探访专为侯春艳设置的“爱心缝纫室”。

满墙告白藏不住的感激之情

踏入陕西师范大学周园学生公寓,门厅里小黑板上“爱心缝纫室”的字样格外醒目。这样的小黑板在各个宿舍楼均有设置,方便学生们根据信息联系侯春艳缝补衣物。走廊墙上的留言板,贴满了学生们对侯春艳的真挚告白:“谢谢阿姨无私地帮我们缝补衣物。”“阿姨是师大温暖的一束光!”“阿姨给同学们缝补的衣物美观又实用,把温暖和爱缝进了衣服里。”“谢谢侯阿姨,您的关心与关照给予我温暖与力量”……留言板上,还有学生调皮的留言:“谢谢宝贝阿姨”“谢谢校园妈妈,在外上学,遇到您倍感温暖”。

“给学生缝缝补补是个小事,侯阿姨却将这件小事做了20多年。”得知侯春艳去买饭了,陕师大后勤服务集团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经理金敏边介绍边用手机打开学校的公众号,上面也满是学生们对侯春艳的称赞。网友亏幵留言:“论文答辩前一天,阿姨帮我缝过裤边。”网友“眉毛竖起来”说:“我有侯阿姨微信号,她几乎在我的微信步数排行榜 90% 的时间里都位居第一。” 网友 “阳光少年” 感慨:“侯阿姨太好了,毕业这么多年,每次见到她都觉得格外亲切。” 网友“篮球馆六七个老情歌”评价:“侯阿姨又热情又有耐心,好喜欢她!”网友家泰说:“毕业17年,才知侯师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春艳如春燕,衔泥又护花”。

“学生们感激她是因为,她总能急学生所急。”金敏经理说,侯春艳自2003年来到学校做保洁工作,白天负责打扫一栋大楼和院子的卫生,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免费给学生们缝补衣物,这么多年来,给学生缝补的衣物不计其数,跟很多学生都成了忘年交。侯春艳曾连夜给参加健美操大赛的学生们改裤子,第二天学生们赢了比赛第一时间就给她报喜“侯阿姨,我们穿着您裁的裤子拿了冠军!”

小小缝纫室装着大大的爱  

“阿姨好!”“你好,来了!”循着声音,一个身形清瘦,衣服平整妥帖,脚步轻快的阿姨进门了。“这就是爱心缝纫室的侯阿姨。”金敏经理介绍说。  

走进爱心缝纫室,这里设置了缝纫区、量衣区、试衣区、手工区,摆放着两台老式脚踏缝纫机、一台锁边机,两张桌子和一个叠放着学生衣物的收纳柜。桌子上放置了5个大小不一的相框,相框里全是学生们和侯春燕的合影。一个厚厚的记录本上写满学生们留下的缝补信息:日期、姓名、公寓号、修补内容电话。翻看近期的记录,3月5日8条缝补信息,有补裤子、修拉链、改衣服、缝书包等,3月26日7条,4月1日6条。

“每天都有学生拿衣物来缝补,少则每天一两件,多则八九件,娃们将破了的衣物放这里登记,我补好后打电话他们来取。”笑盈盈的侯春艳打开了话匣子。“我年轻时家庭条件差,初中毕业学做衣服,一心想当个裁缝,没想到在学校当了保洁员。”专业裁缝没当成,侯春艳走哪儿就把她的宝贝缝纫机带哪儿。

2003年的一天,侯春艳打扫公寓走廊时,一个男生来“碰运气”向她求助:“阿姨,能帮我缝衣服吗?”这可是侯春艳强项呀,她二话不说接过他开了线的短袖,回到宿舍找来对色的线,启动缝纫机,三下五除二就缝好短袖。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侯阿姨为学生缝补衣服,而且还不收费的消息就传开了,找侯春艳补衣的学生越来越多。为方便学生送取衣服,侯春艳索性在公寓楼一处角落设下缝补小驿站为学生们缝补衣物。

20多年过去了,为学生们缝补了多少衣物,侯春艳已经数不清了。但那些一茬又一茬请她补过衣服的学生们把她记在了心里,还在学校的来找她聊天,向她学习缝纫手艺;毕业了的给她寄来了照片、回母校来看望她;国外留学生回国时一定要留下合影,还有学生邀请她参加毕业典礼……

侯春艳的义举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2023年,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爱心缝纫室”挂牌成立了。

爱心缝纫室成了学生的实践课堂  

“阿姨,我同学外出时把裤子挂了个洞,让我帮忙问问今天能补吗?”一名闯入的男生打断了侯春艳的回忆。“能补,拿过来就行。”侯春艳爽快地答道,完全不顾及买的午饭还未吃。

来的学生名叫罗通,是陕师大物理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因为书包坏了,慕名找侯春艳来缝补。看到侯阿姨的缝纫机产生了兴趣,想到在网上买的材料准备给女朋友DIY的小礼物还没有缝好,就问阿姨能否学习用缝纫机,得到了侯阿姨肯定的回答,兴奋地罗通当天晚上就带着材料来学习,因有手工缝制的基础,掌握了缝纫机使用技巧后,罗通很快就将礼物制作的好看又结实,得到了女朋友和周围同学的赞许。

“这里有条裤子要得着急,你给缝补一下。”侯春艳将一条黑色的裤子递给罗通,只见罗通将裤子边缝平整地放置在缝纫机压脚下,右手轻轻转动飞轮,双脚有节奏地踩动踏板,左手精准推送布料,缝纫机“嗒嗒嗒”地响起来,很快裂开的裤边就缝好了,接着他又用剪刀利索地剪掉多余线头,那股子有模有样的认真劲俨然能够出师了。

“我在侯阿姨这里学会使用缝纫机做物件,把我妈高兴坏了,她一辈子都没学会的事,没想到我学会了!”罗通自豪地说。“来向侯师傅学艺的学生很多呢,这里都快成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公寓生活管家任卫桃说,有辅导员将学生带到这里开展劳动课实践,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穿针引线,学习使用缝纫机,学习钉扣子,学习制作布艺物件,侯阿姨的爱心缝纫室里,总是充满着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与热烈的讨论声。在课本知识之外,大学生们能在这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学会了缝补技能,更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与魅力。

精湛手艺引领节约新风尚

说起侯春艳的缝补手艺,学生们纷纷称赞。有学生来找侯春艳改衬衫腰围,刚想把双手抬起来让她量量尺寸,她却说:“不用量,你转一圈我看。”说罢便拿起剪刀一裁,缝纫机轮轴“哒哒哒”转了几圈,便把衬衫还给学生,学生一试刚好合身,惊喜得学生连呼道“阿姨你太厉害了!”凭借精湛的手艺,侯春艳缝补时,针脚细密均匀,经她之手修补的地方,几乎看不出痕迹,令学生们眼中满是惊叹与感激。除了常规的衣物修补,毛衣开线、鞋面破损等难题,在她这儿都能迎刃而解。

在采访过程中,侯春艳的手机不断响起,都是找她补衣服的电话,与此同时,陆续有学生送来需要修补的衣物。侯春艳翻看裤子道:“你看,这条裤子已经是第二次来补了,第一次加的衬布很结实,由于主体是棉布穿久了容易破,补过的旁边又裂开了。这娃能来补,不管补多少次我都给补。”侯春艳认为,学生们若把挂破的衣服直接扔掉,实在可惜。而如今学生们并不嫌弃缝补后的衣物,愿意继续穿着,这是值得称赞的良好风气。

记者了解到,在师大校园里,穿缝补过的衣服不仅不会被人嫌弃,反而成为学生间独特的风尚。“衣服破了找侯阿姨补起来”,早已成为师大学子的共识。这份口碑不仅在学生群体中流传,学校家属区的居民也常找侯阿姨给孩子修改、缝补衣服。还有老师回忆,从学生时代起,侯阿姨就帮自己解决了衣物难题,即便 20 年后身份转变,依然对侯阿姨的帮助铭记于心。

采访中,侯春艳说的最多的话是:“针头线脑都是小事,能给学生娃娃们帮上忙我就高兴!”“忙完了一天也很乏,一坐在缝纫机前,拿起学生要补的衣服就不觉得累了。”

采访手记:

缝补的是衣物 滋养的是心灵

在陕西师范大学,保洁员侯春艳凭借长达 22 年免费为学生缝补衣物的善举,温暖了无数师生的心。这一行为看似平凡,却蕴含着人性光辉与深厚的教育意义。

从生活关怀角度看,侯春艳的举动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求学阶段学生们难免遇到衣物破损的情况,往往无暇顾及或不知如何处理。侯春艳将自家缝纫机搬到学校,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爱心缝纫室”,无论多晚,只要学生有需求,她都有求必应。这种贴心服务,让学生们在远离家人的校园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关怀,驱散了他们心中的孤独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业。

在育人层面,侯春艳身体力行,为学生们上了生动的劳动教育课。不少学生在观摩、学习侯阿姨缝补衣物的过程中,掌握了实用的劳动技能,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这种言传身教,远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更能深入人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生活能力。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不少人习惯随意丢弃破损物品。侯阿姨通过缝补行为,让学生们看到,衣物即便破损,通过修补仍可继续使用,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引导学生摒弃浪费陋习,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弥补课堂教育的局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侯春艳用细密的针脚缝补的不仅是衣物,更悄然慰藉了学生们内心对温暖和善意的渴望,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关注与支持下,一幅充满爱与关怀的动人画卷正徐徐铺展。侯春艳善举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更需要我们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下去。 
 
 
 
 
 
 
 
 
 

(编辑:薛诗彤)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