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石喻涵)4月10日,300余名来自全省的通讯员先后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府老街和西凤酒厂,在专业记者的带领下实地教学,锤炼新闻眼。
当天上午的第一站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这座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内,诸多珍贵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镇馆之宝“何尊”尤为瞩目。
走进馆内,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马昭结合馆内丰富的文物展品与独特的建筑风格,为通讯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他带领通讯员们穿梭在不同的展厅中,不时停下脚步,指着一件件青铜器,向通讯员们介绍如何寻找独特的拍摄角度,以突出文物的历史感与艺术价值。
“大家看这件青铜器,它的线条刚劲有力,我们可以从低角度仰拍,利用博物馆的柔和灯光,让光线从下往上打,这样既能突出青铜器的立体感,又能在画面中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 马昭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拍摄动作,通讯员们则纷纷围绕在周围仔细聆听,并不时拿出相机或手机进行尝试。
这边光影的故事还未讲解尽兴,那边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视频记者罗阳的无人机操作技巧授课已经开始。
他首先在开阔的广场上向通讯员们详细介绍无人机的基本构造、操作原理以及飞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随后,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起飞,随着无人机的缓缓上升,从不同角度拍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全貌。
当无人机降落之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围上前去向罗阳咨询各种问题。“老师,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怎么保持画面的稳定?”“不同的天气状况对无人机飞行有哪些影响?” 罗阳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励通讯员们亲自上手操作。
下午的移动课堂来到了西凤酒厂,酒香四溢的环境为培训增添了别样的氛围。马昭再次强调新闻视觉构图在拍摄企业场景时的重要性,他引导通讯员们关注酒厂内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的结合,如何通过构图展现企业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罗阳则继续就如何运用无人机拍摄企业全景、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两位老师还针对通讯员们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进行现场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这张照片的构图很有想法,突出了工人专注酿酒的神情,但是光线运用还可以再优化一下,如果从侧面打光,人物的立体感会更强。” 马昭的点评让通讯员深受启发。
此次通联培训室外课程,通过在不同场景中的实地教学与互动,让 300 余名通讯员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无人机操作技巧以及新闻视觉构图与拍摄技巧,更在文化与企业的氛围中,深刻理解了新闻素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通讯员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形式生动有趣,他们收获颇丰,期待未来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