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党运 王顺)当星辰的微光凝结成矿石的璀璨,当地球的低语化作岩石的密语,一场与科学碰撞的狂欢在西安市雁塔区第一小学拉开帷幕!4月15日,西安市雁塔区2025“拥抱科学 点亮梦想”科普校园行系列活动在该校举行。自科技节开幕以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千余名学子化身“科学探险家”,在趣味实验、矿物探秘与未来科技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学童话。
地球宝藏的时空密语
“猜猜这块会发光的石头藏着多少年的故事?”中国科学院地球研究所科普专家李洋老师带着"矿物——地球的宝藏"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心世界的神秘之门。从淘金热的传奇到矿物生长的奥秘,从"会发光的萤石"到"彩虹色的孔雀石",同学们近距离观察矿物标本的纹理与光泽。“原来手机里的芯片也藏着矿物的力量!”一名学生惊叹道。课堂变身“寻宝游戏场”,岩石的低语与孩子的欢笑声交织,科学启蒙的种子在指尖悄然萌发。“原来科学是能翻开的书!”一名学生说道。
小小科学家玩转科学魔法
风雨操场秒变“科学游乐园”!“实验之星”游园会上,一年级“空气炮”小达人楼言溪同学用纸箱制造出震撼的“空气冲击波”,二年级陈柯霖同学的“乒乓球机关枪”引发阵阵欢呼。火山爆发、电子电路、彩色珍珠雨、消失的颜色……10余个实验摊位前,孩子们屏息凝神调配试剂,兴奋地记录实验现象。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展示,更是一次科学启蒙。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和提问,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三年级(6)班王芃朔同学分享了他的实验哲学:“科学实验时有时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科技教会我,失败不是终点,而是寻找答案的起点。每次实验出错时,反而能发现更酷的真相。这种‘不怕试错’的勇气,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更自信。”
而三年级(5)班雷欣妍同学则用“科学像拼图”的比喻赢得全场掌声。她说,“科技让我发现,世界原来是一本可以亲手翻开的书!从前遇到难题总想放弃,现在我会先问‘为什么’,再试着拆解它。那些看似复杂的知识,像拼图一样越拼越有趣,它让我懂得,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能触摸、能创造的魔法。”
“三维一体”科学教育体系全新启航
科技节现场,编程社团的“Scratch动画设计师、3D打印社团的未来建筑师”正用代码和模型勾勒未来图景。西安市植物园博士研究员毛少利向学生们带来了《小昆虫 大世界》科普讲座,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昆虫探索”的热潮,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昆虫的身体结构及其独特功能,透过生物本质窥见浩瀚自然界的多样性,让标本的翅膀定格万年时光。
科技节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红领巾少年科学院”的揭牌仪式。西安市雁塔区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卢焱与“飞机爷爷”柏景森共同揭开红绸,宣告学校“三维一体”科学教育体系的全新启航。当74岁的柏景森操控着一台四轴无人机盘旋升空,将“少年科学院”的红旗缓缓升起时;中药驱蚊喷雾、服药提醒机器人等师生共创项目相继亮相,印证着“从实验室到生活”的创新理念。“学习科技,增长才干,热爱科技,强国有我”,孩子们用稚嫩声音喊出了强军的气势,坚定了科学的种子,已然种下。
学生们铮铮誓言,使得卢焱的寄语更显深情:“教育的意义,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点亮未来的星火。相信本次活动将成为学生们科技梦想起航的起点,助力他们在未来的科技道路上逐梦前行,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雁塔一小以"科学启蒙-实践-创新"为路径,构建了三维一体科学教育体系:成立“红领巾少年科学院”,打造“科技节+无人机、机器人社团+植物园基地”实践生态,贯通课堂-实验室-自然场景;师生联合研发古法中药驱蚊喷雾、智能教室系统等创新项目,斩获市级以上奖项超百项;开设中医药实践等跨学科课程,搭建“认知-训练-创造”成长阶梯,让传统工艺与现代AI碰撞创新火花。
据悉,本届科技节将持续一个月,编程竞赛、机器人擂台、生态园实践等十余项活动将轮番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