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贾梦瑶 张静雅 李洁 记者 陶颖)“这是献给英雄母亲的花,您为孩子铺就的生命之路,请让我们共同守护。”李洁护士长将一束淡雅的康乃馨和一封手写信轻轻放在病床旁,准备出院的马大姐(化名)眼眶湿润。这位即将为尿毒症儿子捐献肾脏的母亲,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腔镜外科二区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治疗之旅。
精准评估:为生命接力夯实基础
马大姐的儿子正值壮年,但不幸患上肾功能衰竭需要肾脏移植。在苦苦等待肾源的过程中,马大姐萌发了为儿子移植一颗肾脏的想法。在复杂并细致的检查之后发现马大姐患有胆囊结石,并且已经发展为充满型,胆囊基本丧失功能。移植医生告诉马大姐,务必尽快彻底解决胆结石的问题,才能进入下一步准备。
“医生,胆囊结石手术会不会影响捐肾?胆囊切除之后多久就可以捐肾?请让我马上住院,尽快手术,越早越好!”王博主任还记得马大姐在胆石症门诊的询问。在了解马大姐的情况后,科室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安排病房,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医护小组,全面评估手术风险,并邀请泌尿外科、麻醉手术科等专家连夜会诊——这不仅是一例普通的手术,更是直接关系到一位母亲接续生命之光的伟大心愿。
“我们要将这次手术看作肾脏移植手术的一部分。”所有人在术前讨论会上达成了共识。团队最终选择创伤最小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仅需一个2cm切口即可完成手术,这种术式将对腹腔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最大程度保护了腹部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极致微创:在微毫间守护双重生命
手术室内,麻醉团队采用精准靶控输注技术,将麻醉药物用量精确到微克级别。“肾功能保护必须万无一失。”麻醉科贺显建主任全程将平均动脉压严格控制在85-105mmHg的黄金区间,确保肾脏灌注。手术团队默契配合,在20分钟内完成胆囊切除,术中没有出血,术后也未使用任何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
术后查房时,责任护士马洁洁发现马大姐总是不自觉抚摸腹部。“您放心,这个位置不会影响后续手术。”马护士掀开敷料,脐部切口已被巧妙隐藏在皮肤褶皱中。有数据显示,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后3天,炎症因子水平较传统手术下降60%,这对保护肾脏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全程守护:让母爱无惧风雨
“这是您今天的复查报告,所有指标都保持正常、优于预期。”术后第二天,孟凯医生特意带来这个好消息。医护团队为马大姐量身定制了“三步康复计划”:采用穴位按摩联合非甾体药物进行阶梯式疼痛管理,避免肾脏毒性;早期进食方案精确到毫升的饮水量控制;甚至康复锻炼动作都经过精心指导,确保切口愈合与功能恢复两不误。
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马大姐术后4小时下床活动,6小时恢复流质饮食。看着马大姐手机上儿子发来的加油表情包,吴建全副主任医师悄悄与超声特诊科联系:“请优先安排超声复查。”—这是医护团队心照不宣的温柔。
生命之约:以专业致敬大爱
出院当天,当李洁护士长将特意建立的《术后健康管理手册》交给马大姐时,扉页上的一行字格外醒目:“您以生命孕育生命,我用专业守护新生”。
“任何时候,只要需要,我们都在。”那束最终送出的康乃馨,代表着全科医护的祝福:“愿您与孩子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这场普通而又特殊的手术,不仅以极致微创治疗了疾病,更彰显了现代医疗的温度。当微创技术与人文关怀在毫米间交融,当专业精神与生命敬畏在无影灯下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医者对生命馈赠的庄严回礼。
在这里,每一次精准操作都是对母爱的致敬,每一声温暖问候都是对生命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