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余华董宇辉对谈文学引爆全网热度 新书《余华文学课》首发开售秒空

余华董宇辉对谈文学引爆全网热度 新书《余华文学课》首发开售秒空

2025-04-19 19:45:45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4月17日20点,作家余华携新书《余华文学课:九岁的委屈与九十岁的委屈》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与主播董宇辉以“写作是思想的呼吸”为主题进行深度对谈,为读者呈现了一节关于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大师课”。二人对谈期间,直播在线人数峰值突破24万人,新书《余华文学课》当晚销量突破50000册,不仅飙升抖音趋势榜TOP1、抖音爆款榜TOP1,更是登顶抖音联盟榜全品类销量榜,首发成绩亮眼。网友感慨:原来真诚走心的文学深谈也能创造销售奇迹。

有趣灵魂的激情碰撞:直播间化身大师文学课

这是余华第二次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但与去年首秀的拘谨不同,本次对谈尽显“老友记”般的默契。当晚余华状态极佳、侃侃而谈,表现出对董宇辉的欣赏。二人无须破冰,开场便进入主题,从副标题“九岁的委屈和九十岁的委屈”开始聊起。余华介绍,这句话来自书中同名短篇,是他对契诃夫《万卡》和拉克司奈斯《青鱼》两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谈及此,余华兴致盎然地朗诵了书中的一段原文,并笑称:“我将我的朗读首秀献给了宇辉的直播间”。

当晚,这场约一小时四十分钟的对谈俨然成为一堂关于文学阅读与创作的专业课堂。余华分享了自己在创作道路上是如何受到卡夫卡、川端康成、汪曾祺等人的影响,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接着,余华又通过讲述马尔克斯和胡安·鲁尔福的故事,来阐述文学对人的影响:“文学中的影响就像植物沐浴着阳光,植物需要阳光的照耀,但并不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阳光,而是始终要以植物的方式去生长。”

面对董宇辉“学生们应该如何去阅读写作”的提问,余华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大量阅读,要读好书和介绍好书的书,并提到自己年轻时用读词典的方式来增强语感、扩充语料储备。他特别提出,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在读经典文学时,相比关注故事、更要关注细节;在写作时,要记住写作的感觉,而不是措辞。听到这里,直播间的观众们反应热烈,纷纷在弹幕上刷屏表示受益匪浅,“种草余华同款书单”“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听到余华老师给我上文学课”“真希望余华老师能当我的语文老师”。

最懂年轻人的作家段子手:用幽默治愈读者,用真诚感染大众

近些年余华因其紧跟时代的年轻心态、幽默风趣的谈吐和极强的共情力,在年轻读者中极受欢迎,网友调侃余华“人和书各火各的”“把悲伤留给读者、把欢乐留给自己”。此次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也是如此,讨论AI对创作的影响、讲述“签名签到盗版书”趣事,“吐槽”好友莫言、苏童、格非……网友戏称:“余华老师又来讲脱口秀了!”

在讲到卡夫卡《变形记》时,余华着重解读了书中一个细节: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第一反应是担心上班要迟到了、要怎么跟经理请假。余华认为,通过这个细节,卡夫卡写出了现代人的共同焦虑,“世界各地一代代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都能感同身受”。

而当董宇辉问到“您会给年轻人什么生活建议”时,余华温和而坚定地说:“要相信你们前面还有运气。不管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巅峰或低谷,哪怕到了巅峰,你可能前面还会有很多运气;你在低谷的时候,等待你的运气会更多。一定要相信你的前面充满了运气,这样不论运气是否能来,你都会过得很好。”

这番肺腑之言引发了弹幕刷屏,有观众说:“余华老师让我明白,文学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治愈救赎的力量。”#余华:要相信前面还有运气#话题更是冲上抖音热搜榜,近5000万人观看了这一直播选段,并纷纷留言表示深受鼓舞。

通过余华的眼睛看文学:浓缩了60年阅读写作心得的赤诚之作

据出版方读客文化介绍,《余华文学课》是余华最新出版的散文自选集,由余华亲自编选组集。书中收录了余华的15篇文学随笔和1篇文学对谈,其中6篇是未结集出版过的篇目。

余华在书中分析了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福克纳、马尔克斯、鲁迅等50位殿堂级的作者,解读了《搜神记》《丰乳肥臀》《一千零一夜》《瘟疫之夜》等古今中外62部文学经典。其中详细拆解了关于欧·亨利、帕慕克、威廉·福克纳等大师的代表作,让读者仿佛置身在余华开设的文学鉴赏课堂上,了解到作家余华是如何阅读文学、并从中汲取到创作的养分。余华曾说,“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文学作品里的灵光,在阅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在这本书里,余华毫无保留地写下自己60年阅读生涯的所有心得,以专业作家的写作经验和超凡的文字触感,将经典作品中每个细节里的伟大之处娓娓道来。

在此次直播中余华还透露,今年他还将出版三部随笔集,并会将自己5部中短篇作品集版权收缩整理,由读客文化统一出版,减少市面上版本分散的乱象,“这是要改正的,要对读者负责任”。

目前,《余华文学课》在各大平台热销,社交网络上关于“阅读文学经典”的话题也在持续发酵。互联网媒介平台依旧能够传递文学经典中厚重纯粹的精神力量。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一场100分钟的文学长谈,来重拾文学的价值、聆听思想的共鸣。”

(编辑:王熙玥)

(责编:薛诗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