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4月18日,居民童小明体验当一天“社区主任”,结果直呼“真不容易”。
组织社区活动 细节很重要
“咱们社区下辖小区大多是老旧小区,居民共有4110户11000余人……”4月18日,在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街道朱雀北区社区办公室内,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邓琳向前来参与体验的居民童小明介绍道。
今年60岁的童小明信心满满。
9时许,童小明组织20多位居民跳健身操,并为新加入的居民指导动作要领。“大家一起坚持健身很重要,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增进邻里情。”童小明笑道。
点上图,看看体验者的体验和社区主任的日常
“你们扔垃圾时分类吗?”10时许,童小明组织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比拼活动,最终三位“分类达人”脱颖而出,童小明和邓琳给他们颁发了小礼品。
点上图
“开展活动可以激发社区活力。组织健身打卡活动,要想办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组织垃圾分类知识比赛,很多人争相抢答,这很考验组织者的随机应变能力。”童小明感触颇多,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要考虑到。
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要发挥多元力量
11时许,童小明跟着邓琳巡查院落。“开放式小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之前,我们与驻地单位联合提高了老旧小区的物防水平。”邓琳边走边介绍,在人防方面,社区动员楼院长和志愿者组建治安巡逻队,每天进行两次安全巡逻,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并处理小型火灾10余处。
点上图
途经甲字8号家属院附近时,施工声不断传来。童小明立即前去了解。楼院长吴女士说,该家属院的污水主管道坏了,导致很多住户家里漏水。由于没有大修基金,也没有物业公司,社区、家委会和楼院长等商议,征集居民意见,给出两套方案进行公示,绝大多数居民同意更换。对于不同意的住户,他们一家一家做动员工作。最终,大家都同意了,目前正在施工。
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污水主管道的各项支出明细。
“这项措施解决了住户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不过,做通全部住户的动员工作也很不容易。”童小明感慨道。
“目前我们共有18名楼院长,每个楼栋都有一位楼院长负责。”邓琳说,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合作能力,能持续激发共建共治美好社区的内生动力。
点上图
之后,邓琳和童小明来到12号院四单元门口。只见工人正在打水泥浆,铺设地面。
“楼梯口的进口低于院子的路面,下雨时,雨水进入楼梯口会形成积水。”居民赵女士说,她向社区反映了此问题,现在施工方来处理了。
工人表示,用水泥做出坡度,下雨后水就不会流进去了。
发放“明白卡” 让居民明明白白办事
“一老一小”是社区关注的重点。下午,童小明和邓琳手持“‘幸福来敲门’明白卡”,入户发放。
童小明向居民冯女士进行了讲解,最后还表示,社区有4辆便民服务车,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代买、接送等服务。
记者看到,“明白卡”上不仅有社区的办公电话,还有社区党委书记姓名及手机号码。此外,关于残疾、低保、公租房、计生、老龄、社保和就业等事项相关的社区工作人员姓名及手机号码,都在上面进行了标注。
点上图
“有事我找你们。”冯女士说,前几天她漏接了女儿的电话,多亏社区工作人员帮忙,将她的手机静音设置给调整了过来。
“我的手机咋看不到新闻?”90岁的居民刘先生问,邓琳现场帮老人解决了问题。
在残疾人韩先生看来,“明白卡”就是让居民明明白白办事。
不怕居民提意见 化解纠纷要换位思考
17时许,在社区工作会议上,邓琳布置近期工作安排,计划筹备成立物业公司。
针对一位租户提出的问题,“社区老开展活动,还不如给我们用拖把拖一下楼道。”
有人认为,社区不是物业,二者的职责与功能不同。十多位工作人员面对的是一万多名居民,个别人不合理的建议可不予采纳。
邓琳对此表示,不要怕居民提意见,工作人员要上门和居民沟通,寻求共同的解决办法。处理居民争议、邻里纠纷时,要换位思考。
童小明称,自己又学了一招。
社区工作者七重角色 做好不容易
“我体验了一天‘社区主任’的工作,感觉真不容易。”童小明说,社区主任既要应对千头万绪的行政事务,又要懂得人情冷暖。
点上图
当天体验的也只是一部分工作,深入了解后,童小明觉得,社区工作者得扮演七重角色,比如,入户走访了解民生需求的需求勘探师;对接各方资源的资源链接者;化解邻里纠纷的矛盾调解员;陪独居老人聊天的心灵疏导员;策划邻里活动的社区营造师;将政策转化为居民听得懂的政策宣讲官;突发事件发生时冲在最前线的应急先锋队。
“以后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协助社区开展工作。”童小明表示。
邓琳说,让居民体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也是为了增进社区和居民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优化社区治理,从而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记者 姬娜 代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