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世界读书日走到第30个年头,线下书展、作家签售等传统活动之外,一场由Z世代与科技力量主导的阅读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近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从Z世代读者更偏爱网络阅读,到盲盒撕开书籍销售的固有模式,再到AI开始“代读”百万字著作——阅读的边界被不断打破,知识与读者之间的联结方式也在不断重构。
Z世代读者更偏爱网文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阅读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网文异军突起,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动漫、轻小说、网文改编作品的阅读趋势日益明显,对传统阅读格局发起挑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市场潜力值得深入探讨。
“网络阅读对我来说,是忙碌生活里的小点心。”00后大学生肖妍表示。她从小就热衷于“追更”,如今更是各类网络小说平台的忠实用户。像《大奉打更人》,作者将多种不同的小说类型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故事推进迅速,主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挑战和危机出现,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和吸引力,让她沉浸其中。
和肖妍一样,不少Z世代读者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他们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体验。网文作品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世界观设定以及对情感的细腻表达,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网文的节奏轻快,语言轻松幽默,很适合在碎片化时间阅读,能让我快速放松下来。而且很多轻小说的主角和我年龄相仿,他们的经历和困惑就像我自己的一样,很容易产生共鸣。”Z世代读者宇轩说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Z世代读者不仅满足于阅读,还积极参与到网文的传播与创作中。他们通过弹幕、评论、同人创作等方式,与作品、作者以及其他读者互动交流,形成了充满活力的阅读社群。
面对网文阅读的崛起,头部网文平台纷纷布局。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阅读作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引擎,正在重塑当代年轻人的知识获取方式。以阅文平台为例,2024年Z世代在阅文新增用户中占比近4成,成为数字阅读的中坚力量。去年,Z世代用户全年人均在读作品数从2023年的28部提升至31部,日均阅读时长达到90分钟。
网络文学阅读的蓬勃发展,无疑对传统阅读格局产生了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阅读将被取代,相反,二者正呈现出融合的趋势。2024年在阅文平台上,《三国演义》《西游记》《我与地坛》等传统名著位列年增速最快的前十大出版书。与此同时,Z世代用户最爱的出版物题材中,青春文学、小说、文学、成功励志、历史位居前五,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与自我成长的阅读需求。
在阅读内容上,网络文学阅读与传统阅读也在相互借鉴。网络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越来越深入,而传统文学作品也开始吸收网络文学的元素,以更年轻、时尚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网文阅读”的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次元壁,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为阅读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书盲盒等你来“拆”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当下,书籍也悄然加入盲盒大军,成为线上平台的热门商品,这种新颖的售书形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书籍盲盒为何能迅速走红?它又将给书籍销售和读者的阅读体验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购买者、商家及行业人士,探寻书籍盲盒背后的新型“生意经”。
暮色初临,文艺路小区的快递驿站里,25岁的李悦和朋友正在拆开包裹。当看到蓝色的硬壳书封时,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太惊喜了!就像拆礼物一样心跳加速!”这位互联网公司职员最近迷上了书籍盲盒,她回忆起第一次购买经历:“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拆出了一本《克拉拉与太阳》,那种意外收获的喜悦,让我重新找回了读书的新鲜感。”这次她收到的《夜晚的潜水艇》,正是近期各大读书博主反复推荐的口碑佳作,“这种与好书不期而遇的感觉,就像收到命运的礼物。”
和李悦一样,不少购买者将购买书籍盲盒视为一种充满乐趣的消费体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年轻人是书籍盲盒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追求个性化、新奇化的消费方式,书籍盲盒的“未知性”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宝妈”陈阳表示:“平时选书很纠结,盲盒帮我跳出了阅读舒适圈,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上次抽到的科幻小说,让我发现了新的阅读领域。”
此外,书籍盲盒的社交属性也备受消费者青睐。许多购买者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拆盲盒体验,与网友交流书籍内容,形成了独特的“盲盒阅读”社交。
面对书籍盲盒的市场需求,线上商家纷纷入局。淘宝平台上,先锋书店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时下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与图书推荐深度融合,推出“INFP+2本书+伍尔夫冰箱贴”“ENTP+2本书+回头是岸鸭书签”等10余种个性化主题盲盒,销量位居第一。数据显示,该系列盲盒已积累210名忠实回头客,超5000人加入购物车,收获买家清一色五星好评。翻开评论区,满是“精准戳中喜好”“仿佛有人读懂了我的灵魂”的惊喜反馈。
另一家书籍盲盒店铺店主王先生介绍:“自推出书籍盲盒以来,店铺销量增长了近1倍。我们根据不同主题和价位设置盲盒,比如‘悬疑推理专场’‘治愈系文学套餐’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了保证盲盒的吸引力,还会定期引入新书和热门书籍,并搭配不同色彩的包装、书签、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提升盲盒的附加值。
书籍盲盒的兴起,为书籍销售开辟了新渠道,也为读者发现新书提供了新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选书模式,通过随机性和惊喜感,让读者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书籍,有助于推动小众书籍和新书的传播。同时,盲盒的营销模式也为出版社和商家提供了新的推广思路,一些原本关注度不高的作品,通过盲盒进入读者视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然而在热闹背后,书籍盲盒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有的商家评论区里吐槽声也:有读者收到盗版书籍,有人拆开发现是五年前的旧版。此外,由于盲盒的特殊性,购买时无法得知具体书籍内容,存在一定的消费风险。
AI浪潮下,阅读的变与不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已悄然渗透进阅读领域,从智能算法精准推送书籍,到AI助手快速提炼书籍精华,技术的触角已深入阅读全链条,悄然改写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创作生态。
4月20日,在西安图书馆,资深书迷苏悦翻看着手机里的阅读APP,感慨万千:“以前选书就像大海捞针,面对茫茫书海,常常不知从何下手。”“但现在,AI推荐就像贴心的阅读向导。”她轻点手机屏幕,展示着帆书APP的智能推荐界面,她在对话框里要求推荐一本好看的科幻小说后,平台基于AI算法,精准推送了一系列小众却优质的科幻作品,并且对每本书的亮点和推荐理由生成简洁明了的概括。她选择了几本感兴趣的书后,进一步了解这些书的书籍亮点、背景解读和关键概念,短短几分钟内便对作品的世界观与创作脉络了然于心。这使她能在短时间内判断这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需求。“这对于我来说,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选出好几本,再一一试读,就能快速找到契合自己口味的图书,在馆阅读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多数主流阅读平台借助AI与大数据,剖析用户阅读历史、偏好、停留时长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个性化推荐。带着孩子阅读的宝妈范媛媛说:“我发现AI推荐系统,就像一位知心书友,总能精准捕捉到我的阅读喜好。作为悬疑推理爱好者,我不仅能及时了解热门作品动态,还能不断发现那些小众却极具特色的佳作。这种精准匹配让好书与读者之间的相遇变得高效而美好。”
在提升阅读效率方面,AI技术更是展现出强大的赋能作用。以微信读书为例,其“AI问书”功能宛如一位24小时在线的知识顾问。读者只需长按电子书正文,即可针对书中内容提出疑问,AI系统能迅速给出详尽解答,将整个电子书库转化为随时可检索的知识宝库。此外,AI生成大纲功能可以智能提炼书籍核心框架,帮助读者快速掌握重点内容,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回顾已读内容都极为便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赵鑫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啃专业教材时,遇到复杂概念往往要查阅大量资料,耗时耗力。现在通过‘AI问书’,几秒钟就能获得清晰解释,还能关联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学习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然而,在享受AI带来的阅读便利时,也有不少读者表达了担忧。一项针对青少年的调查显示,约六成受访者担心过度依赖AI会导致阅读碎片化,同时对AI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存疑。一位学生家长在采访中坦言:“AI可以快速梳理文本逻辑,但它无法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与隐喻。如果长期依赖这些经过加工的内容,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可能会逐渐退化。阅读应该是一个深度思考与感悟的过程,这是AI无法替代的。”
AI技术的发展无疑为阅读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极大提升了阅读的便捷性与效率。但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度依赖,始终坚守阅读的本质——在深度思考与感悟中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