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任荣)2025年4月23日,上海沃尔玛购物广场的饮料货架上,一款520ML大瓶装的橙色汽水悄然上架。标签上“中华老字号·冰峰”的字样格外醒目,旁边还附着一张小卡片:“西安人的童年味道”。短时间内,这个诞生于1948年的汽水品牌正掀起一场“橙色风暴”——冰峰大瓶装跨越秦岭淮河,在华东商超的货架上与可乐比肩,在华南便利店的冰柜里同气泡水争辉。
从城墙根到全国货架的“橙色”风暴
实际上,自2025年初在湖南、河南等首批省外市场试点铺货以来,“个子更高、度量更大”的冰峰 520ML大玻璃瓶装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短短月余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郑州、银川、西宁、青岛、贵阳、兰州、运城等市场实现了超50%的渠道覆盖率。数据显示,冰峰 520ML 大玻璃瓶装其环比增速高达200%。
在西安市民的烟火气中,玻璃瓶碰撞的脆响是几代人的记忆符号。但如今,它不再只是陕西人的专属记忆,而是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全国市场,甚至成为新消费时代“地方品牌全国化”的经典案例。
一瓶汽水的出省记,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成长史,更是一个陕西消费品牌升级的微观样本。
“冰峰”背后的成长密码
每天中午,在路边小店吃一套三秦套餐(一个肉夹馍、一碗凉皮、一瓶冰峰),然后步行20多分钟去公司上班,是王平这些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今年43岁的王平,在西安火炬路附近一家公司工作。作为一名西安本地的80后,他与很多同龄人一起见证了冰峰汽水的发展。在王平的记忆里,不仅是肉夹馍,“吃羊肉泡馍和胡辣汤,还有手工面,冰峰都是老陕吃饭时的绝配。”这种“饮食场景捆绑”舌尖上的陕西攻略,让省外消费者每喝一口都能尝到长安味道。
1948年,冰峰的前身西北汽水厂成立。进入20世纪80年代,“冰峰”销量突飞猛进。2012年,陪伴西安人60余年的“冰峰”告别了玻璃瓶“单身”,推出了第一款易拉罐装“冰峰”。罐装“冰峰”的问世开启了冰峰汽水走出西安的全国化之路。2021年4月,冰峰汽水迎来了再一次华丽换装,PET装冰峰汽水问世。“从玻璃瓶到易拉罐再到PET瓶,冰峰汽水完成了走向全国的最后一张拼图。”冰峰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峰)负责人说。
2025年3月18日,冰峰以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正式开启了全国化战略的新征程。冰峰新推出的520ML免回收大玻璃瓶装汽水惊艳亮相。这款承载着品牌77年文化积淀的产品,不仅是一次产品规格的创新,更是冰峰突破地域限制、迈向全国市场最关键的一步。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4年冰峰就推出了460ML大瓶分享装,但此次520ML玻璃瓶装和PET550ML装两类果味汽水饮品成为冰峰历史上最大规格;二是口味创新,此前玻璃瓶产品只有橙味(无糖)、苹果、酸梅汤,冰峰首次推出荔枝与菠萝口味的玻璃瓶罐装。
与此同时,冰峰还长沙与郑州两家分公司分别揭牌,形成“西北+华中”双核驱动的区域运营架构,而这也是冰峰首次设立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其河南生产基地投产,辐射华北、华东及华南市场,为全国化布局打通供应链通路。
据记者了解,河南将成为冰峰在省外的第五个生产基地(北京、江苏、安徽、湖北)。会议当天,冰峰与前东鹏特饮CTO董文波联合推出“五码合一”与“BC一体化”解决方案,前者通过整合生产、物流、仓储、渠道及消费五端数据,实现全链路可视化管控;后者则打破传统分销模式,以终端动销数据反向驱动渠道决策,推动“以消费者需求倒逼供应链优化”的转型。冰峰提供数据显示,大会现场签约额接近亿元,全国市场预购量同比激增52.3%。
冰峰为什么选择用“大瓶”出省呢?终端渠道肯定是最被看中的,冰峰官方信息显示,此次推出的520ML玻璃瓶装锁定餐饮场景着重强调团聚宴饮,PET550装则布局全域零售渠道。
同时,冰峰还设立了6个国内营销中心和1个海外营销中心,每年有10万多箱冰峰汽水销往海外。
冰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冰峰峰博物馆成为陕西工业游新地标,参观者能体验80年代汽水车间VR实景。更妙的是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联动,文旅场景的沉浸式营销,让地方饮品悄然间变身文化符号。
从街边小店的玻璃瓶到大商超的家庭套装,从一瓶冰峰到冰峰家族,从餐饮伴侣到调酒新宠,冰峰通过舌尖上的陕西攻略、文旅IP的化学效应以及供应链的“乾坤大挪移”打破了“汽水不出关”的魔咒,从而“剑指”全国。
冰峰出省的轨迹揭示了一个道理:地方品牌全国化不是简单的渠道扩张,而是饮食文化、消费场景与供应链体系的系统创新。当陕西老字号开始用Z世代语言讲故事,一瓶汽水便成了流动的“长安使者”。
记者手记
一瓶汽水背后的启示
2024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政策红利释放,开启了新一轮中餐“出海潮”。头部餐饮企业纷纷加速抢滩新蓝海。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预计2026年,海外中餐市场规模有望近3万亿元。“走出去”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从海外市场的认可度看,西安肉夹馍、宝鸡面皮、四川火锅等受欢迎程度高,是中餐“出海”选品的主赛道。其中潼关肉夹馍悄然发力,依托标准化、工业化生产,通过“一馍供天下”模式叩开了“世界之门”。
“小面皮大产业”。2023年宝鸡擀面皮销售额突破55亿元。预计到2025年年末,宝鸡擀面皮直接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相关上下游产值也将到达100亿元,实现“双百亿”目标。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这样一张小小的擀面皮,竟然有62项专利技术。从面皮制备、洗面沉淀、熟化成型到发酵口味等,这些专利涵盖面皮的整个工业化生产流程。
其实,还有很多陕西本土品牌……
从西安城墙根到全国货架,一瓶冰峰的出省记揭示了地方品牌全国化的关键。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冰峰不仅是饮料,更是陕西文化的载体;供应链决定市场半径,创新物流与属地化生产是扩张的基础;标准化是“破圈”利器,标准化可以让老字号焕发新生。
如今,冰峰已从“西安人的童年记忆”升级为“全国人的新消费选择”。它的故事证明:只要找准定位、敢于创新,地方品牌同样能在全国市场掀起一场“橙色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