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当校园课堂搬进文学殿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25日下午,西安市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近50名三年级学生在教务处主任刘晓萍和语文教研组组长关文娟的带领下,走进陕西省作家协会大院开展沉浸式文学实践,这场特殊的“移动课堂”正悄然将文学的种子播撒进稚嫩的心田。
文学殿堂探秘 触摸千年文脉
刚一走进陕西文学陈列室,孩子们瞬间就被浓厚的文学氛围包围。这里宛如一座时光宝库,用文字细细勾勒出《诗经》肇始以来三千年的陕西文学发展脉络。主展厅里,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与一段段精炼的文字相互交织,将陕西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一一铺展在孩子们眼前。
展柜中,一本本初版书籍泛着岁月的微光,那是柳青、杜鹏程、李若冰等文学巨匠留下的时代印记;一张张珍贵照片定格了作家们的风采,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激情燃烧的创作岁月。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位“茅奖”作家的创作手稿,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却都饱含着对文学的赤诚与执着;他们的奖状、奖杯在灯光下闪耀着荣耀的光芒,激励着每一个怀揣文学梦想的孩子。还有历届获得全国重要奖项作家的珍贵创作实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文学故事。厅内,路遥的仿真塑像栩栩如生,他挺拔的身体、坚毅的眼神,仿佛在向孩子们传递着文学的力量,通过参观文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已经悄然种下。
大咖倾囊相授 解锁写作秘籍
“同学们,写作其实不难,关键要学会观察。”兼具科学家与作家双重身份的祁云枝老师一开口,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她长期深耕植物科普创作和生态文学写作领域,擅长用文学语言解读植物科学,将植物智慧与哲学思考巧妙融合。
祁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起了观察的诀窍:“大家看,这朵花的花瓣层层叠叠,像不像小姑娘的舞裙?摸一摸它的花瓣,软软的、滑滑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就是观察,要调动我们的眼睛、鼻子、手,全方位地去感受。”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伸举起小手争相回答祁老师的问题。
随后,祁老师还对姚智文同学的作文《我最爱的桃花》进行了点评。她一边翻看着作文,一边笑着说:“姚智文同学把桃花的颜色、形状写得很生动,不过要是能再写一些桃花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或者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那就更棒啦!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姚智文同学听了,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紧接着,作家王晓一老师登场了。他风趣幽默地解释道:“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可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哦。”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他让工作人员将一个橘子放在头顶,又戴上一副眼镜,然后笑眯眯地问:“同学们,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头上有个橘子!”“橘子的颜色是橙色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王老师竖起大拇指,接着说:“大家说得都对,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多了一副眼镜!这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普通的观察变成有思维的感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和别人不一样。”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表示记住了。
翠华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梁卫锋表示:“把写作课堂搬进作协大院,就是希望孩子们能近距离感受文学的魅力,从作家身上汲取写作的营养,让写作课堂充满乐趣与惊喜。这也是学校语文教学的一次创新尝试,希望孩子们能在这片文学沃土上茁壮成长。”